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教师事迹 > 正文

心有温度 行有智慧——记王朝霞老师追光的日子

【作者: 发布于:2023-09-14 点击量:

心有温度 行有智慧

——记王朝霞老师追光的日子


王朝霞,女,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bat365在线平台用户官网“德育名师”。主要从事高职班主任实践育人工作研究。

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二十二年,连续十九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指导和推荐多名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活动,所带学生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湖北省教育厅等表彰;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学校“先进团支部”、“模范班集体”和“最佳文明班级”荣誉称号;公开发表了多篇教育类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班级竞赛制度文化建设实践案例和优秀学生宿舍建设案例两项工作精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一、大爱无言,智慧无边

“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是我校学生工作理念。作为一名班主任,她深知“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在她的班级管理理念中,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爱,大爱不偏爱,不偏爱才会有节制,有节制才会有成长。二是关爱,关爱不溺爱,只有关爱才是对学生合理而又恰到好处的关心。

大爱为梁,智慧为墙,在王老师19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无论是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对学生进行帮扶;无论是将半夜突发疾病的学生送往医院精心照看,还是帮助学习后进的学生追赶学业进度;无论是解决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摩擦,还是处理各种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无论是帮助误入非法组织的学生安全退出,还是帮助性格乖张的学生顺利毕业,点滴小事凝结了她与学生之间的亦师情、亦友情,也正是这些难忘的经历让她真正地走进学生,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得到学生们的信任,成为学生们的依靠,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地把成长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霞姐”。

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大课题,内容也很广泛。她一直在思考,班级教育内容如何设计,才能更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更有效。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启发,决定从这方面教育入手,把其中对个人层面的要求,转化为每学期一个教育主题,收到较好效果。如:建班之初引导学生爱班级、守纪律;每年的奖、助学金评比自觉做到平等、公正;讲诚信按时交学费;对待他人文明用语,与人友善;自觉遵守国法校规,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等。对于学生个体,巧妙借用“三极管”原理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她把学生的个体比作一个三极管,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品质是“基极”,其行为表现为“输出极”,学生的各种活动,老师的教育影响是“控制极”,按三极管规律向学生科学的注入信息,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干预,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对学生的不断教育、渗透,她所带的班级班风充满正能量,多次获得院、校两级“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

三、勤字当头,带班有方

班级管理工作中,王老师用“四勤”工作法掌握班情,走进学生的内心。即:“脚勤、眼勤、嘴勤、脑勤”。“脚勤”,她每天必须下班级一次,每两天到学生的宿舍一次,主动接触,跟班检查;“眼勤”,随时观察同学们的行为,甚至是情绪上的变化,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勤”,每个学期,都会保证和每个学生至少一次的认真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月也会主动找任课老师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脑勤”,就是思考治班之道。她认为:一个班级存在显化和潜化的群体,显化:即学校划分的班、组、寝室等群体,潜化群体是指个人按自身需要,自由组合成的适合个人临时需要的交往小组,蕴含着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潜在力量,对班级有全方位的潜控功能。所以她非常注意潜化群体在班级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班内各个不同潜在群体进行引导,把学生中的正能量转化成自信心、责任感、力量感和进取心,进而影响学生内心的本原心态和情感倾向,可以对班级显化群体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控制好班级管理的三个阶段:初建阶段,认真分析班情,加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感建设,建立感情,建章立制,培养习惯,打好基础。发育阶段,王老师管“大”事,学生干部管“小”事。这一时期,把管理重点放在班级大事上,如:学习导向、技能大赛、班干部能力培养等,其他具体事务和活动由班干部管理,既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为学生们自我管理提供条件和平台。成熟阶段,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在她的班级中,98%以上的同学都能对自己进行有效自我管理,同时又个性鲜明。

四、着眼未来,立足当前

高职学生的第一目标是高质量就业,较高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第一优势。

2008年始,她开始尝试在所带班级建立竞赛制度,根据学生的意愿、特长、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行分类动员、组织,按时段、层级和类别进行分类,形成系统的各类竞赛(活动)项目,围绕这一制度做好班级管理,逐渐形成以专业学科竞赛为主线,以大学生“挑战杯”等其他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为辅,以“学生+项目+目标”的模式。

作为班主任,王老师全程参与跟踪学生的竞赛活动,做好角色定位,不做甩手掌柜。首先,做学生的竞赛伙伴,关心他们的竞赛状态,分享他们的进步,做好心理疏导和鼓动工作;其次,做竞赛资源的整合者,在学生遇到资源困境时,积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源平台,整合既有资源,寻求和争取有利资源;再次,做竞赛活动的协调者,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

这一独特的“班级竞赛制度”文化,助力学生获得了辉煌的竞赛成绩,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多名经历参赛的学生,普遍实现了就业有门、升学有路、创业有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老师用满腔热情,播撒对学生无尽的关爱。她总说:我们面对的永远是一群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工作不乏琐碎,但她将继续以满腔热情把班主任工作做成有温度、有高度、有亮度、有长度的工作。